新華社臺北10月8日電(記者劉歡 吳濟海)“從1989年開始參與兩岸影視文化交流,30年來我參加的交流活動超過300場。”69歲的中國視協理事、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說。
汪威江在位于臺北市內湖區的辦公室接受記者專訪時,肯定大陸出臺“31條惠臺措施”對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,呼吁兩岸影視產業攜手發展。
“31條惠臺措施”與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相關內容主要包括:臺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、電視劇制作可不受數量限制;引進臺灣生產的電影、電視劇不作數量限制等。
6年前,汪威江成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,這讓他有機會結識更多大陸影視界同行,在推動兩岸影視產業合作方面更加得心應手。
“31條惠臺措施”提出,鼓勵臺灣同胞加入大陸經濟、科技、文化、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、行業協會,參加相關活動。汪威江說,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臺灣同行加入有關組織、行業協會,為兩岸交流貢獻心力。
汪威江認為,目前相關措施是一個“好的開始”,希望未來出臺更多細則,讓兩岸業者更有動力參與合拍片,制作出更多更好有助兩岸情感交融的節目。
熱愛中華文化的汪威江對民進黨當局“去中國化”的種種做法,感到氣憤和憂心。“這是當前臺灣的大問題。如今一些臺灣年輕人受教育、傳媒的影響,對中華文化缺乏親切感和歸屬感,當中少數還‘媚日’情結泛濫。”
他希望,經由大陸的協助,臺灣影視產業能活起來。以兩岸題材的影視節目,讓臺灣年輕人重新認識身為中國人的驕傲和中華文化的可貴。這項工作非常重要。
汪威江說,當年大陸引進臺灣電視劇《一剪梅》《意難忘》都取得不錯的收視成績,兩岸合拍的《原鄉》也反響不俗。現階段民進黨當局千方百計“去中國化”,極力阻擋臺灣與大陸合作,兩岸合拍面臨的阻力不小。
“建構播出平臺,是當前推動兩岸合拍片的可行方法之一。”他建議,可在大陸一些電視臺設立“海峽劇場”,開辟專門時段播放兩岸合拍劇。兩岸合拍劇在政策扶持下若能迅速壯大并保證質量,臺灣各大平臺也會爭相引進,有助解決產業振興、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的問題。
汪威江的公司在臺灣“中華電信”平臺上有兩個頻道,一個是戲劇臺,一個是旅游臺,收視排名靠前。戲劇臺以兩岸戲劇為大宗,一年大概播出大陸連續劇25部,時間超過1000小時;旅游臺也會播放很多大陸觀光、人文地理相關節目。
“《甄嬛傳》《延禧攻略》在臺灣很火,喚起了不少臺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和認同。”汪威江說,今天兩岸影視業者要主動發揮影視作品寓教于樂的功能,在臺灣民眾心中重新深植正確觀念。
對兩岸攜手開拓海外市場,汪威江充滿期待。他說,現在大陸影視產業發展,包括制作思維和技術提升已走在臺灣前面。但臺灣影視產業較早跟海外接軌,對外行銷方面經驗豐富。大陸現在是做大做強,臺灣可做專做精。兩岸若能攜手合作,將會制作出更多受海外市場歡迎的精品。
“現在兩岸影視產業合作是有一些危機,但正迎來轉機。”汪威江說,只要我們能夠認清楚問題所在,用激情、熱情的態度去解決問題,兩岸影視業者就一定能攜手創造融合共贏的美好未來。
-
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——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
29日下午,臺北孫中山紀念館的回廊上,人頭攢動。兩位從新北市趕來的小學生吳采晏、吳曜呈姐弟,正在與臺灣中華書道學會工作人員進行“漢字好好玩”甲骨文競猜。答對了,他們高興歡呼;答錯了,工作人員跟他們講解。2018-09-29 21:29:16
-
兩岸人士領略大陸城市風采 共享發展活力和商機
暑退九霄凈,秋澄萬景清。金秋北京,一場別開生面的“城市之夜”推介活動,讓眾多來自臺灣的企業人士近距離感受到大陸地方城市的勃勃生機。2018-09-21 19:44:08

-
大數據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量發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